查看原文
其他

《读书》视频 | 唐克扬:寻找洛阳

唐克扬 读书杂志 2023-09-02


只有看到看不见的东西,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。







我对洛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。差不多二十多年以前,我在芝加哥大学读美术史的时候,学了一门课,题目就叫做“公元五〇〇年左右的洛阳”,就是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过来的那个洛阳。其实那时候我主要在苦练英语,还不大知道古代的洛阳是怎么回事,它和现代的洛阳市又是个什么关系。

有意思的是,即使作为正经八百的研究者,你也不见得了解你研究的对象。要知道,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,和对它真有了解是两回事——这就叫做“想得美”。你要是问洛阳的话,有些京都的日本人也很熟悉,他们虽然从来没有去过中国,但是从很久以前就知道,洛阳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,特别是它的风景美得难以想象,相当于我们说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。

想想,我和洛阳的关系也何尝不是如此。我是南方人,虽然后来从事一些历史地理相关的研究,少年时代我对大多在北方古代城市所知甚少。很显然,这才是当代生活真实的面貌,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激发你的历史感,就是离我家不远的长江,它是一声不吭的,景观这东西本身谈不上新和旧,但是它有关永远的“变化”。

现实中的洛阳是一座双重意义的废墟。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很遥远的北美,你反倒好像突然理解了废墟的意义,也慢慢发现了古代研究的价值。书本上的城市在想象里变得丰满、完整,和高速发展的中国现实好像没什么关系——虽然我执拗地认为,它们应该有点儿什么关系。

比如,那座号称古代中国最高的建筑物,洛阳的永宁寺塔,来去匆匆,它的故事听起来就像是神话。

后来回国了,我就慢慢喜欢上了考察古代城市遗址,天南海北地跑。我们的研究既要依赖知识,也离不开某种对于现实的直觉。一方面,从专业的角度,你所能说的并不太多,剩下来的,相对于曾经有过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;另外一方面,洛阳距离我们的感性并不是那么远,当代城市的生与死,和古代大都会的命运不是没有神奇的相似之处。古代的文字本身蔚为奇观,那时,还没有机会拿它们比对现实,我能对照的,是考古报告中的残砖碎瓦。

后来我又回到了南方,不光是研究古代城市,还从事当代建筑实践的工作。很长一段时间,离我原来的领域很远。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,在南方,我遇到了另一种“洛阳”。在这里,由于历史上持续的人口迁徙的原因,从饮食、方言到音乐,保存着很多古代中国的痕迹。当然,最大的不一样,这些东西是活着的,原来“洛阳”还在人间,有浓郁的烟火气息。

在南方,你看到了一种“如在眼前的历史”。但是,若是真的想领略过去和此刻的关联,还是要穿过时空隧道,回到那个看不见的洛阳,一切发生已久,万物萧瑟,在那儿,废墟散发出的“消亡”的气息,也构成一种强烈的意义。只有看到看不见的东西,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。



《读书》刚刚开通视频号,
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关注▼

我们将每月不定期更新——

阅读思想,看见《读书》


©文章版权由《读书》杂志所有

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




相关精彩文章

微信订购

➡微信公众号菜单界面➡读书书店

➡点击每条图文下方“阅读原文

进入店铺主页



邮局订阅

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微邮局服务报刊订阅


搜索“读书”即可订阅 


邮局网上订阅地址:

http://bk.11185.cn/index.do#

邮购

读者服务热线:

010-84050425/51


邮购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9号B座《读书》邮购部

邮编:100125

E-mail:dzfw@lifeweek.com.cn

⬅长按二维码

购买本期杂志




扫码关注我们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